财务分析之找到数据背后的痛点
财务分析之找到数据背后的痛点
在讨论今天的话题之前,我们先来看个故事。
沃尔玛一家分店的营销经理对超市的销售数量进行设定跟踪,有一次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啤酒与尿不湿的销量在周末总会出现成比例增长。他们立即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,并且派出专门的人员在卖场内进行全天候的观察。他们发现这些顾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:
一般是周末出现这种情况
购买者以已婚男士为主
他们家中有孩子且不到两岁,有尿不湿的刚需
他们喜欢看体育比赛节目,并且喜欢边喝啤酒边看,顾客有喝啤酒的需求
周末是体育比赛扎堆的日子,所以出现这种关联销售多在周末的时候
这位营销经理从中受到启发,他对超市的物品摆放进行了调整,将卖场内原来相隔很远的妇婴用品区与酒类饮料区的空间距离拉近,减少顾客的行走时间,将啤酒与尿不湿摆放在一起,于是尝试推出了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促销手段。没想到这个举措居然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都大幅增加了。
这就是商业分析甚至很多MBA课堂上反复被拿出来的,“啤酒+尿布”案例。
按照以上故事对于我们财务的启发就是,要从数据中发现规律、挖掘价值,也就是深挖业务的逻辑,然后找到问题的痛点。
把以上故事进行财务角度演绎:如果财务不了解“尿布和啤酒”的业务逻辑,可能向老板汇报财务数据时,就用图表展示尿布和啤酒本期销售数据,上期销售数据,同比销售数据,然后用柱状图,曲线标注变化。最后老板看完表格说:“图表做的很好,那为什么本期增加尿布和啤酒都增加了呢?”,财务可能说:“我等会问一下业务部门”。
业务老大看财务从老板办公室垂头丧气的走出,来直奔业务部。根据多年察言观色,耳听八方的能力。没等财务开口问业务部门,业务老大可能说:“没事,我帮你去跟老板汇报一下”。然后业务老大屁颠屁颠跑到老板办公室汇报说:“老板呀,这个尿布和啤酒销售增加,第一多亏了老板您的英明领导,没有你的领导我们业务部屁都不是,第二我们业务部不负老板重托,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”,第三老板呀,财务考核的那些定的指标呀,我看就暂时不考核了。你看他们的数据都是错误的,分析出来和我业务部的实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,这还怎么考核嘛。
如果故事到这结束,很多人会感慨: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财务融合的学习,要学会拍马屁,要高情商,要学口才,要学会和业务部门沟通的能力。中介机构老师说:“刚好俺们有一套全栈财务口才情商沟通业务财务融合的课程”。
很可惜所谓“啤酒加尿布”的数据挖掘经典案例,其实是Teradata公司一位经理编出来的“故事”,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!
根据网友找到当时邮件记录:“It's still a nice example, of course. As they say, never let truth get in the way of a good story.”(当然,这仍然是个很好的例子。就像他们说的,永远不要让真相妨碍一个好故事。)
虽然“啤酒加尿布”案例是编造的,但是它还是一个好故事。这个好故事核心的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痛点。故事编造者抓住了读者心理,也就是啤酒和尿布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,让两个本来看上去没有丝毫关系的东西,产生联系。同时抓住了沃尔玛这个品牌对读者的影响,如果故事放在一个街边小店,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就不够。
对于我们财务来说,虽然“啤酒加尿布”案例是编造的,我在故事中加入财务的演绎,也把业务部老大把原因归结为销售部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原因。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痛点,也就是不了解业务。所以我们会被案例欺骗,也会被业务部门欺骗,还会被数据本身欺骗,那么如何找到问题的痛点非常之重要。
一:业务视角的财务公式
什么是了解业务?通过什么方法和工具了解业务?似乎鲜有人对此进行深入分析。就像小时候家长都叫小孩子不能读死书,读书要讲解方法。但是具体什么是读书的方法,家长并不能告诉你。
了解业务也是一样,是个人都说会计要了解业务,但是什么是了解业务,怎么了解业务,似乎都无法说明。我认为了解业务先是观念的转变,从基础的财务公式去转变。
关于销售收入,财务视角的销售收入=单价*数量。因此我们就数据分析数据,更多对单价和数量两个层次进行分析,最后得出本期销售收入是单价导致的还是数量导致的。
前美团COO干嘉伟提出: “营收 = 客单价 x 潜在客户密度 x 面积 x 拜访效率 x 拜访转化率. 这个营收结构是一整个系统,每个要素都可能影响到彼此。比如说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潜在客户密度、拜访转化率,潜在客户密度则会直接影响销售方法、拜访效率。所以,当你要建立自己的直销体系时,需要先考虑到每个参数,再构建整个系统。”
因此我们财务如果对于营收只是从单价和数量考虑,则无法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对话,也无法找到数据背后的根本问题,找到问题的痛点。
当然以上营收业务公式也不是万能的,每个企业需要根据业务实际进行制定自己的业务公式,而且营收公式还可以层次拆分。
比如电商类营收公式:
销售额=流量*转化率*客户单价,
流量可以继续拆解为,流量=推广流量+搜索流量+其他
推广流量可以继续拆解为,推广流量=硬广+手机端+客户端+专项活动+展览+电商直通车流量
其中电商直通车流量==展现量* 点击率,其他项目也可以继续拆解。
拆解出这些指标,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分析角度,还可以对销售部门更加真实的考核指标。比如结合业务,制定更加真实的主要考核指标(1、销售额、销售量、2、询单转化率3、推荐率--新品/清仓、4、客单价、5、客件量、6、退货率、7、响应速度)
这么只是将财务公式转为业务公式,我们发现我们分析的思维就转变为业务财务思维了。转变业务财务思维,一则日后业务部忽悠财务的难度系数增加了,否则,日后业务部以财务部不懂业务为由,抗拒财务相关指标和分析。二则财务日后向老板汇报财务数据,更能找到数据背后的痛点,不再是老板眼里的表哥表姐了。当然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可不简单,大家一起实践吧。
二:从业务角度考虑财务分析框架
有人说:“你以上提到的营业收入公式可太简单了,我们财务有很多高级的公式,比如CPA教材里面很多公式”。其中大家经常用到的杜邦分析公式体系。净资产收益率=净利率*总资产周转率*权益乘数。然后公式组合下每个项目还可以依次拆分。
但是要从业务财务的角度,公式需要进行拆解。以房地产企业举例子,可以拆解为下图:
如上图公式拆解为上图,则可以从业务财务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。当我们按照业务思维拆分杜邦分析体系时,后续的业务分析指标此时已经自动浮出纸面。
还有财务管理公式边际利润率=(收入-成本)/收入,对于这个公式我们更多用于考试套数据更多。但是如何从业务角度分析呢?
如果从制造业成本分析角度,一个是增加收入,一个是降低成本。这是战略层面,但是如何落实到战略手段?收入需要从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区考虑,成本需要从规模经济和价值链成本考虑。
而公司不同的战略方向,决定我们可以分析的方向,比如某制造业是扫地机器人制造业的企业,那么公司战略是打差异化路线,则重点分析则是研发技术分析。如果公司战略是打规模化路线,则重点是分析生产成本和产品规模经济。
三:建立体系化思维方法
如何找到数据背后的痛点,除了第一点提到的需要从财务公式思维转为业务思维,到第二点从财务指标体系构建业务分析指标体系,第三点就是建立体系化思维方法。
个人比较推崇的麦肯锡的一系列思考办法,比如七部法则,也有叫七部成诗法。具体如下图所示:
麦肯锡咨询人员界定问题、分析问题有一套程序方法,分成七个步骤,分别是:
1、明确问题(我们的问题是什么?)
2、分解问题(问题的关键要素有几个?)
3、关键要素排序(按照8/2法则,抓主要问题,选出最重要的几个要素);
4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、搜集数据(学习、了解关键要素);
5、分析研究关键要素;
6、汇总研究成果,建立论据;
7、形成汇报文件。
有人会说:“我做了这多年财务分析,也没有用什么麦肯锡的办法,不照样分析的挺好”。对于初学财务分析者头脑中没有系统的防范,因此首要建立体系化思维,对于老手你可能不需要这么一步一步分析,也可以得出分析结论,但是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。
会出现什么问题呢?因为我们日常分析很多时候会有这些问题。
1:想当然,不凭借数据说话 。
比如产品利润率下降,财务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,然后想当然认为是成本的上升或由于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。有的时候感觉是对的,多数时候感觉可能并不对。
2:数据挖掘深度不或过于深度
如制造业,某产品原材料成本占到整体成本的70%,则需要进步分解材料构成,存货周转率还要分析原材料、半产品、低值易耗等周转率,还要分析采购、委外、生产不同环节、仓库、物流材料的损耗率问题。
3:分析框架不MECE
MECE 分析法,是"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"。也就是我们在分析时,尽可能罗列出各种原因,且这些原因是相互独立的。
比如电商缝隙转化率时,里面有页面设计、商品展示、商品陈列、促销活动、产品及品牌等。
4:只有数据分析,没有数据洞察, 更没有后续建议
如只分析出销售成本迅速增加,缺乏下步的深挖掘,也缺乏符合商业分析。
举例:某商场分析客流,不能只是根据客流统计做主一个表格,财务需要结合客流和销售额进行分析,洞察数据。比如分析之后发现:客流量最大:本月主力店客流最大为数豆职业人百货,6月份总客流量为15万人次,占主力店总客流的60%,主要是因为万达百货与步行街连接通道众多,顾客进出较为方便,另外百货工作人员众多,日常进出导致重复计数,故而拉升了客流计数器的统计数量。另数豆职人百货在6月的活动力度大且几个新店铺的开业,开店促销活动也拉动了人气。
把七步法转换为财务分析角度,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:
1、明确问题(财务数据上怎么体现的,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怎么关联的,找到业务上的问题)
2、分解问题(从业务财务角度去分析,从业务流程、业务模式、商业模式、生产模式角度来分析)
3、关键要素排序(结合企业目前所处阶段,企业战略经营模式,按照8/2法则,抓主要问题,选出最重要的几个要素);
4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、搜集数据(学习、了解关键要素);
5、分析研究关键要素;(公司内部目标、预算比较、市场竞争对手分析、社会大环境分析,类似有SWOT分析法,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)
6、汇总研究成果,建立论据;
7、形成汇报文件。
对于分析我们强调要转变业务思维,要构建业务财务指标,但是更重要的是构建体系化的分析指标。
因为本文提到的一些指标,不是每个企业都适用的,每个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分析框架。
更多财务分析文章点击以下链接: